2018年12月8日星期六

擇日開刀的問題(十一)

研究進化論的學者,十分強調生物(包括人)延續後代是一生的最大目的之一。希望自己的子女,後代出色是人之常情。生物學之中的名著《自私的基因》強調「成功的基因一個突出特性是其無情的自私性」。達爾文《物種起源》指出競爭的重要性。斯賓塞大談「物競天擇,適者生存」。

經濟學更是假定了人是自私自利的,因此經濟學之後的一切討論均以人是自私自利(self-interested)作基礎,例如管理者要阻止減少人做某一件事情,便以加稅處理。你要在公眾場所吸煙?會産生二手煙的!罰款,加煙稅!如管理者要鼓勵人做某一件事情,可以以補貼優惠作激勵。《韓非子》更認為以「一賞一罰」的「二柄」執行法律,天下可安矣。

Adam Smith的《國富論》認為人追求私利,但也可因追求私利推動社會的客觀進步。

不少父母重金培養子女參加各種補習班和興趣班,他們在接受訪問時大多也坦承地說「社會競爭激烈,因此希望子女可以比其他人更出色,脫穎而出」。這揭示了社會上競爭普遍存在,「從小要贏在起跑線上」。先不管他們的小孩贏不贏得了人生長跑,補習社興趣班的老闆明顯是贏家,他們大呼過癮,計劃一下「鴻圖大計」,準備日後港交所「敲鐘」。

了解經典物理學,相對論之人知道科學決定論,知道「宇宙一切己注定」。如要以學校成績論成敗,若一人註定是「學渣」,你請愛因斯坦為他補習也無用。

《後宮甄嬛傳》講述妃嬪的鬥爭,勾心鬥角令不少人為之著迷,天天要追看此劇。這種後宮勾心鬥角的劇集吸引很多觀眾,可能因它引起不少人的共鳴,但我對電視劇無甚興趣。

我的興趣是《二十四史》,翻開《史記》,文字比電影更精彩,沉思片刻,腦海中浮現的是一幕幕畫面:鴻門宴上劉邦的虛偽語言、項羽被圍剿,身體被眾人分割,拿去領功、韓信的跨下之辱、張良的「運籌帷幄」⋯⋯

説《二十四史》是一部「競爭史,鬥爭史」絕不為過,劉邦從小吏鬥爭成了帝王,坐了皇位,仍不放心,逼於當時的政治環境,要先安撫諸候王,行「郡國制」。坐了皇位,仍要鬥爭,逐一清除異姓諸候王,鬥爭不斷。《二十四史》中王候將相的鬥爭,《後宮甄嬛傳》與之相比,可說是小巫見大巫。

大多數人並非王候將相,但相信也逃不了鬥爭,只要略有在社會上工作過的人便知道「難非真與假,人面多險詐」,你安分守己,規矩做事,也可能被人「放冷箭」,同事間有同事間的明爭暗鬥。有些人以為打點「小算盤」,打算「打通上下各級」,逢年過節送點小禮籠絡人心便可「面面俱圓」,一到實際利益衝突時,仍然被拉下馬。這是一般人常談的「公司政治」,在紫微斗數中「機月同梁作吏人」加某些星曜,最喜歡玩弄公司政治,但對比紫微天府等重量級,帝王級權謀鬥爭高手面前,機月同梁只是像蒼蠅飛來飛去而已,拍死它,是輕鬆之事。但紫微天府等星,並不喜歡處理小事,也不會無端玩弄小陰謀詭計,他們喜歡做的是大事。一些陰暗之人玩弄小詭計像家常便飯,但他們也只能玩小把戲,大事想也不敢想。

上述談到進化論、經濟學、歷史學、日常的「公司政治」和「從小要贏在起跑線上」的口號,反映了「競爭」是社會實況,被稱為「成功」之人,在社會學,經濟學中是「擁有很多資源」之人。競爭是客觀存在,國與國之間有競爭,同學與同學之間有競爭,同事與同事之間有競爭⋯⋯

你如果抱着老子的「夫唯不爭,天下莫能與之爭」的心態,在現在社會看來,恐怕是「阿Q精神」自我安慰。

紫微斗數分析有助人把握自己的進退之道,揚長避短,有助在人生長跑上避開陷阱。


如之前文章所說:現代醫學己允許擇時剖腹生產,對紫微斗數有深入研究者,可以在醫生允許的預產期內,為小孩選擇一個良好的出生八字,為社會作貢獻。而富裕之家更應該為子女選擇一個可以力求上進的時辰,令家族更上層樓。

人類社會在原始時期,以力氣強壯分高下。現在必定是以智慧分高下,是否有智慧,是決定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
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